English

媒体错字不容忽视

2001-03-21 来源:光明日报 齐灏 我有话说

从2月28日《光明日报》的“文化周刊”上读到几位专家谈语言文学规范使用问题的报道,也想就错字问题补充一点浅见。

错字如果出现在私人书信中,虽然也会误事,但尚未造成公害;现在人们谈论较多的则是出现在报刊书籍和电视荧屏上的错字。错字多了,不但在国人面前丢人现眼,还要到海外华人中去出丑,这就大大损害了我们的国际形象。就是一些面向全国和国外的大报,每天也都可发现几个错字。拿我订阅多年的《光明日报》来说,据我极不完备的记录,就可举出以下一些例子。

一、将“犹如”错成“尤如”。2月2日B1版《明明白白是“猫匿”》倒4行:“奸商们的花招……尤如猫儿们的隐匿易于被人察觉。”2月5日头版头条《教育局长的好榜样》文末倒3行:“胡昭程……尤如一棵不倒的松树。”

二、“讫”、“迄”错用。今年2月13日B3版《上古历史文献的宝库》第2节第5行:“上断于尧,下讫于秦。”

三、“圯”“圮”错用。“圯”(yí)是桥,“圮”(pǐ)意为倒塌、毁坏。去年7月21日A3版头条《尽快迁出霍州衙署》中间一栏第9行:“故能历七百年之久,不圯不朽。”

四、将“失怙”错成“失祜”。去年8月24日B3版《白梅无价》第一节倒5行:“就像是孩子失祜一样。”

五、将“抑或”错成“亦或”。这个错误屡见于许多报刊,好像是个流行的错误。还有,将“直截了当”错成“直接了当”,将“前提”错成“前题”,将“安详”错成“安祥”,也都是一些流行的错字。此外,“幅”“副”混淆,“炷”(一炷香)“柱”不分等等,为节省篇幅,都不举例了。

六、今年1月15日A4版《光明论坛·“官迷”的悲哀》竟两次将《官场现形记》一书错写为《官场现行记》。

七、因为古代家宅旁边常种桑和梓这些树木,后来就把“桑梓”用作故乡的代称。去年4月20日B3版《情系故乡———怀念李》第3栏“我笑了”一节中,“他为他的乡梓而自豪”,把“桑梓”错成了“乡梓”。

今年1月19日C1版《警惕西方为我申奥制造障碍》倒数第2节最后一行:“……此等屑小行为,更是不胜枚举。”“屑小”应为“宵小”,因为盗贼多在夜间活动,所以将盗贼称作“宵小”。

上列这些差错,有的出自名作家之手,有的来自文字工作者,但都一路未遇红灯,畅通无阻地闯到了报纸上,这个现象再也不容我们熟视无睹了。怎么办?因为记忆不多、文学功力不够的,需要加强自学,此乃治本之道。治标之途,不妨鼓励读者加强监督,经常揭露报纸上的文字差错,定期对差错少的同志给以表彰,对差错多的部门给以适当批评和热心帮助。只要下定决心,任何不良现象都能纠正过来。即以个人而论,只要加强责任感和事业心,不惮举手之劳,勤查字典,就能避免许多本可避免的差错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